核能防偽技術研發背景
上世紀初,全球的假冒偽劣產品只有50萬美元,而到本世紀初已突破1000億美元。自1990年以來,全球假冒商品的貿易額增長速度是全球貿易額增長速度的3.2倍,假冒偽劣現象已成為“僅次于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”。
為保護企業和消費者利益,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,國家和企業每年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用于防偽打假,正是在這個背景下,衍生出了各式各樣的防偽技術。
從最初的激光射碼防偽、熒光油墨防偽、溫度防偽、夜光防偽、數碼防偽,及研發的核能防偽技術等,都在維護國家利益,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道路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核能防偽技術介紹
核能防偽技術是國家863計劃科技成果,我國原創、具有國際水平的防偽技術,是科技部列入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中的防偽技術。
核能防偽技術產品是通過高能粒子輻照后經專用工藝,在薄膜厚度上形成圓柱形微米級通孔,微孔密度每平方厘米40-300萬個,微孔在平面上按隨機分布,微孔斜度30-50度,孔道具有良好的透氣、透水性能。再通過特殊工藝將薄膜與基材復合,經過印刷而制成客戶要求的防偽標識。
在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眾多**品牌的產品防偽應用中,長達近二十年,無一例被仿冒,其可靠性被廣泛認可。
防偽技術特點
生產的壟斷性
核能防偽材料的生產過程中使用到專用反應堆等國家重要核設施,造價昂貴且受到國家強力監管,而且還需要核物理、化學、電子等多學科共同參與才能完成,因而具有高度壟斷性。
不可仿造性
核能防偽標識的圖案具有“微觀設密宏觀顯示”的特點,使不可見的幾百萬像素集合“放大”成為可見的宏觀圖案。核能防偽標識的微孔密度、微孔斜度、孔徑及其特有的分布規律,形成了嚴格的密碼信號,是仿造者根本無法逾越的障礙。在顯微鏡下可以清楚地識別出是否為核反應堆加工,可證明采用其它任何技術都無法制作出類防偽技術圖案。
大眾識別性
用有色液體在防偽標識上涂抹,然后擦干,則防偽標識中的隱形圖案或文字顯形,顯示出相應的顏色。甚至用任何無色液體涂抹在防偽標識上,膜上核微孔形成的乳白色圖案立即消失,呈現襯底顏色,水干后圖案復原,為可逆變化,可重復鑒別。
司法鑒定性
核能防偽標識中核微孔具有非常嚴格的微觀科學參數,通過工藝控制參數形成嚴格的密碼信號,**貯存在標識內部,成為專家鑒別和法律鑒別的科學依據。
識別方法
1、透鏡觀察
用20倍以上放大鏡仔細觀測防偽標識的圖案部分,可以看到圖案是由隨機分布的圓孔所組成。
電鏡下的核徑跡膜
2、滴水消失鑒別方式
用一滴水或任何無色液體涂抹在防偽標識上,膜上核微孔形成的乳白色圖案立即消失,呈現襯底顏色,水干后圖案復原,為可逆變化,可重復鑒別。
3、筆涂透印鑒別方式
用彩筆、口紅、印油或其它有色液體在防偽標識上涂抹,然后將標識擦干,則防偽標識中的隱形圖案或文字顯形,顯示出相應的顏色。
應用品牌
服務流程
在簽訂供貨合同時,要求客戶提供“三證”,即企業的營業執照、生產許可證、商標注冊證明,以確保防偽標識提供給合法的客戶。生產過程中的廢品和多余防偽標識在嚴格監督下銷毀,確保防偽標識不流失。